提起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的发掘过程,在疆内外考古界引发的重视与探索始终历久弥新,令无数考古专家与学者为之着迷。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史前研究室主任阮秋荣作为该考古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6年来一直沉浸其中,每年4至10月他都要带队在吉仁台沟口遗址实施考古发掘工作。
今年8月,阮秋荣在《文物天地》月刊上发表文章《新疆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的发现与收获》,系统讲述了沟口遗址的发掘历程、重要发现成果、学术研究价值和意义等,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12月22日,记者通过电话与当年的考古队专家交流,听他们讲述考古发现背后的故事。
2015年6月,为了配合尼勒克县基础设施建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对吉仁台沟口遗址墓地进行清理,孰料这次清理却让专家们有了重大发现。众所周知,我国古代历史被分成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其中,青铜时代大约为夏商周时期,而在吉仁台沟口墓地上,专家们共找到了6段不同时期的墓葬。第一段为青铜时代中晚期,第二段青铜时代晚期,第三段为铁器时代早期,第四段为塞乌时期,第五段为隋唐时期,第六段为宋元时期,一共76座墓葬,出土各类文物100余件。
更让人惊讶的是,在遗址地层中,专家们发现了大量煤灰和未燃尽的煤块,确定了该层使用煤炭的痕迹。然而根据相关史料记载,煤炭的大量使用应该开始于东汉时期,也就是说这一次考古发掘直接推翻了之前的史料记载,将煤的使用历史上推了千年,也让我国最早的用煤时间变成了3500年前,这一发现立刻震惊了全球考古界。考古工作者都认为,人类使用燃煤的历史将被改写。此外,吉仁台沟口遗址还发现一万多粒炭化的黍种子,为黍的西传提供了新证据。而遗址内出土的铜珠、铜刀等物,也显示此处有大规模炼铜活动。吉仁台沟口遗址的考古发现由此被誉为考古界的“奥斯卡奖”。
阮秋荣介绍,当年的发掘工作很顺利,2个多月的时间,考古队共计发掘墓葬70余座,既有距今3000多年前的青铜时代的屈肢葬,也有距今2500年左右的早期铁器时代的偏室墓,又有秦汉时期的中型土墩墓,还有隋唐时期的殉马墓等,墓葬类型多样,年代跨越近3000年,出土遗物100余件。这些都从侧面证实了喀什河沟口处的吉仁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宝地,承载着伊犁河谷古代文明发展的印记。
对于考古人员来说,年代越早,未知领域越多,就越有吸引力。回忆当时的发现,当年的考古队负责人王永强兴奋地说:“发现来得很突然,在清理房址内堆积时,时不时出现黑色炭灰,是煤还是木炭,引起了大家的争论。一开始认为是木炭残留,未引起重视,但随着发掘面积的扩大,出现了明确可以判断的煤块、煤渣,这时才意识到一项重大的发现与我们不期而遇。”
鉴于发现的重要意义,王永强立即将情况向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领导做了详细汇报,随后,研究所所长于志勇带队迅速赶赴现场,在确认发现的同时,做了遗址后续发掘工作的计划和安排。此后,自治区文物局及时向国家文物局申请立项,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实施全面发掘,就此拉开了“第一缕煤火”考古发现的序幕。
鉴于该遗址的重要性,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转抢救性考古发掘为主动性考古项目,并纳入“考古中国”边疆重大研究项目。2018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对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进行了第三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共清理房址20座,窑址2处,墓葬2座,另发现灶(火塘)、灰坑、冶炼遗迹煤堆等200余座,采集遗物标本1000余件,对于研究新疆史前时期的年代分期、文化谱系、聚落形态、社会状况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等,都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随着遗址的大规模发掘,考古队发现,在所发掘的房址内,或多或少均存在燃煤的遗迹遗物,尤其是在灶的周围,煤灰、煤渣随处可见,甚至可以看到未燃烧或未燃尽的大块原煤。
2019年、2020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对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的高台遗存连续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确认高台遗存属于高等级大型墓葬,是目前为止在新疆乃至欧亚草原发现的史前时期面积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完整的石构墓葬建筑遗存。今年,联合考古队继续对大墓进行第三次考古发掘和清理,以期了解大墓的具体构筑形制及墓葬理念。
从2020年开始,尼勒克县文博院馆员王新平一直配合、参与吉仁台沟口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我从陕西师范大学考古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在学校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但很少运用于实践。”王新平说,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对她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和实践机会,在参与发掘的两年期间,考古发掘的各项政策制度、工作条例、动手发掘、拍照、器物编号、无人机操作、记录、绘图等学习和实践方面的工作,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老师们给了她很多耐心指导和帮助,使她的考古发掘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
“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阮老师和其他考古队员总会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解。通过两年的发掘锻炼,慢慢地我也能独立为前来参观的学者、群众等进行简单的讲解。”王新平说,每一年的发掘都有不同的收获,明年大家还将继续投入到吉仁台沟口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当中,希望能有更大收获。
“目前来说,未知的东西还有很多。经过连续6年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现在明确了遗址主要由吉仁台沟口内侧的居址区和吉仁台沟口外侧的高台遗存组成,总面积约20万余平方米,是目前伊犁河谷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以青铜时代为主体的聚落遗址,吉仁台沟口遗址大型房址、大型墓葬在伊犁河流域乃至中亚地区都较为罕见。”阮秋荣说,此处应该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集中之地即聚落中心,考古队还会继续发掘下去,有太多的谜团需要大家去探索未知、揭示本源,他相信这里沉淀的千年文明一定会让世界瞩目。(记者 王志华 扎依拉木·苏里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