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委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意见》有关要求,不断强化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细化措施标准,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将开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绩
(一)爱国卫生组织网络机构健全。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爱国卫生作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爱国卫生管理体系。成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负责对爱卫工作统一领导和对重大事项的组织协调,各乡(镇)各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落实人员、经费、办公设备,保障爱卫日常工作开展。成立了县政府分管领导为主任,县委宣传部、县卫建委、住建局、教育局、市场监督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尼勒克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形成了统筹推进、协调联动、共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根据州爱卫会工作要求,在总结经验做法、补强薄弱环节的基础上,围绕“八个专项行动”,制定了尼勒克县爱国卫生工作要点以及常态化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二)健康教育和健康形式多样,效果显著。我县健康教育机构健全,办公室下设在县疾控中心,工作经费落实到位,已初步形成有效的三级健康教育网络。学校、医院、社区、单位、企业积极开展各类健康教育、全民健身、控烟活动,形式灵活多样,效果显著。印发《致尼勒克县广大居民的一封信》、《倡议书》、《健康素养66条》等宣传资料达10万余份。各医疗机构印刷资料196种,其中中医内容25种,发放材料2030份,播放音像资料150余次,设置宣传栏73个,开展讲座47场次,参与人数3274人次,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活动36场次,咨询人数2693人次。各医院均已成立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建立院、科、病房三级健康教育网络,形成了入院宣传、床边宣传、出院宣传相结合的全方位医院健康教育模式。全县各中、小学校均将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滨河公园慢病示范区改造3000米健康步道,设置健康步道简介、健康知识等14块宣传牌;投放41块健康教育展板打造健康路“健康教育示范”一条街。大力开展控烟健康教育,全县命名颁发“无烟单位”“无烟学校”“无烟医院”共计80个。评定200个“禁烟劝导员”,实现县城禁烟工作覆盖率达95%以上。共计发放禁烟标志2万余份。近两年以来,尼勒克县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先后投资2.1亿元完成了占地103亩、建筑面积1.7万平米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成标准化田径场9个。尼勒克县举办“徒步阳光下·健康你我行”湿地古杨徒步活动等各类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100余场次,群众参与率达到82.6%,进一步提升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三)县城环境改观显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自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开展以来,全县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城镇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县城建成区总面积达到13.4平方公里。同时,尼勒克县统筹谋划,积极部署,对县城公共基础设施开展提升改造工作,现阶段已完成迎宾路、幸福路、健康路路面、人行道、路岩石更换铺设工作,共计26公里。并对上述路段路灯、绿化进行升级,在保障安全通行提前下使县城道路美观整洁。下一步将开展对解放路、东环路路面、人行道升级改造工作,对团结路、文化路开展飞线治理等工作。将持续改善县城面貌,提升县城品质,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污水处理厂、医疗垃圾处理厂、生活垃圾转运站、生活垃圾填埋场均达到标准;县污水排放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污水处理率达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升至100%;深入开展“五化”工程(即绿化、美化、花化、亮化、净化)新增绿化面积80.22公顷,县城建成区绿地率达到绿化覆盖率达43%,绿化覆盖率达到44.48%,人均公园绿地达到9.5平方米/人。县城区清扫保洁全部实行市场化运作,垃圾日产日清,密闭清运率及垃圾容器化覆盖率达100%,实施三无院落改造,建立了老旧院落物业管理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市容环境综合治理力度,针对城区建筑工地管理、商家越门经营、流动摊贩经营、临时占道经营、乱贴乱画等问题开展常态化综合整治。
(四)环境保护意识加强,质量指数优良。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工作机制,广泛开展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防治工作,不断加强居民的环保意识。全县各项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发展。设置2处空气自动监测站和1个噪声检测点。环境空气污染指数API每年均在300天左右;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值均小于60dB(A);秸秆综合利用率达100%,无焚烧现象。美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乡村环境,为乡村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坚持低碳环保、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三区三线”科学精准划定,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效显著。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成果持续巩固,中央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14件交办信访案件高质完成。常态开展县城扬尘治理,实现建筑工地“6个百分百”,县城空气优良率达97%。编制完成《尼勒克县“十四五”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方案》,喀什河、吉林台湖库水质达Ⅱ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国土绿化行动扎实开展,完成人工造林4913亩、森林抚育10000亩,林草覆盖率达82%,绿水青山持续释放发展活力。
(五)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扎实有效。坚持立足治本原则,彻底清除“四害”孳生场所,委托县疾控中心“四害”消杀灭专业队伍,落实除“四害”经费,在农贸市场、老旧院落、窗口单位、医院、学校等单位和场所开展春秋两次全县大规模灭鼠活动,定期不定期消杀蚊、蝇、蟑螂,“四害”密度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以内。通过采取治标又治本,坚持综合治理的措施,有效控制了“四害”密度,进一步推动了我县卫生防病工作的深入开展。
(六)食品安全、生活饮用水及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规范。
尼勒克县认真贯彻落实《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县城辖区内餐饮服务单位268家(单位食堂10家),商店635家,超市4家,药店26家,其他业态2165家。卫生许可证持有率达98%,食品从业人员体检率、“五病”调离率均达100%,食品抽检合格率达90%,抽检餐具消毒合格率达80%。连续5年无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副食品经营单位做到了证件齐全。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有证率、从业人员健康证、卫生知识培训率、五病调离率均为100%。县城现投入使用1个自来水厂,尼勒克县城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位于省道315线北侧第三个阶地上,距县城0.5Km,水源为地下水,现拥有:水厂两座、水源井14眼,2000立方米清水池2座,日供水能力为20000立方米/日,现状水厂采用深井泵房取水后直接进入清水池,然后重力供给县城用户,出水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现有生活用水人口4万人,县城铺设供水市政管网共计68公里,现阶段供水普及率达到93%。水质化验室严格按照《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把好质量关,每日对水厂的水质进行日检,确保了出厂生活饮用水合格率达到100%。
(七)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保障。大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包括14项内容,即: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包括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和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家庭医生签约管理服务。实现了现有医务人员对农牧区居民健康管理的覆盖,提高了农牧民对医疗健康服务和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得到落实,农牧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农牧民满意度不断增加,大大提高了农牧民健康素养。
(八)传染病防治效果显著。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建立健全病媒生物灭前监测网络,及时掌握了解“四害”种类、密度和除“四害”工作效果。科学制定并下发了《尼勒克县开展2024年春季灭鼠、灭蟑,夏季灭蚊蝇实施方案》,积极开展以环境治理为主、药物防制为辅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坚持日常防制和集中防制、专业防制和常规防制相结合,组织各相关单位重点对全县主次干道、背街小巷、集贸市场、老旧小区、建筑工地等部位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杀清理整治,在居民小区、单位、“五小”行业等重点部位统一投放灭防药品。截止目前,共发放投放鼠药531公斤,毒饵盒1243个。